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蝉鸣漏进夏至,我想遇见你:十首七绝古诗中的生命之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09:19:32    

壹、许浑:秋日的悲凉与愁绪

《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许浑通过《蝉》这首诗以蝉鸣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在秋日中的悲凉和愁绪。开头“噪柳鸣槐晚未休”描绘了蝉在柳树和槐树上吵闹鸣叫的景象,勾勒出一种萧瑟的秋日氛围。接下来的“不知何事爱悲秋”表达了诗人对蝉鸣引发的悲秋情绪的困惑,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蝉叫声的厌倦,认为它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哀愁,还加重了原本愁苦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蝉鸣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秋日悲凉之感和人生忧愁的抒发。

贰、雍陶:蝉声的共鸣与人生哲理

《蝉》 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在《蝉》这首诗中,雍陶通过描绘蝉声的高远,表达了自己对蝉声的共鸣与人生的深思。“高树蝉声入晚云”勾画出一种凄美的夏末秋初景象,将蝉声与晚云结合起来,渲染出一种高远而幽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不唯愁我亦愁君”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共鸣,体现了听者之间的情感互通。“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蝉声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叁、李郢:夏日雨后的自然与美感

《蝉》 唐·李郢

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

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李郢的《蝉》将夏日雨后蝉鸣的景象与对美的追求结合在一起。“饮蝉惊雨落高槐”生动描绘了雨后蝉在高槐树上饮雨的情景,将声音和视觉结合在了一起。而“山蚁移将入石阶”则展示了自然界生物的活跃状态,增添了生动的细节。

“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通过假设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蝉的美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自然景象和人类的美感结合在一起,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尽管没有详细的赏析资料,但通过这些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蝉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肆、罗隐:生活的感慨与自然的感悟

《蝉》 唐·罗隐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罗隐通过《蝉》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天地工夫一不遗”赞美了自然界造物的精巧与完美,风露谷物滋养了蝉的生命。而“与君声调借君緌”将蝉声比作诗歌的声调,借用蝉鸣表达了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描写了蝉在风露滋养中的美好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蝉现状的赞美。后一句更表达了对以往艰难岁月的淡忘或超越。整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和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深刻的感悟。

伍、朱松:自然景物中的人生感悟

《蝉》 宋·朱松

阴阴叶底午蝉嘶,满腹春风寄一枝。

下有行人正愁绝,不知幽咽自缘饥。

朱松的《蝉》通过描绘夏日午后的蝉鸣,表达了对不同生命境遇的理解与同情。“阴阴叶底午蝉嘶”描绘了夏日午后蝉在浓阴叶下鸣叫的情景,这种幽静的氛围给人一种静谧之感。“满腹春风寄一枝”表现了蝉在享受和煦春风中的满足状态。

“下有行人正愁绝”通过描写行人的愁苦,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内心情感的波动;而“不知幽咽自缘饥”则揭示了蝉鸣声中所蕴含的饥饿之感,让读者体会到自然状态中不同生命的生存状态与情感。这首诗借助蝉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身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

陆、叶岂潜:蝉蜕与诗人生活的比拟

《蝉》 宋·叶岂潜

柳边晓立看虫蜕,化作风餐露宿身。

林静昼长吟不绝,骚骚清苦似诗人。

叶岂潜的这首《蝉》通过观察蝉蜕变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诗人生活的感慨。“柳边晓立看虫蜕”的画面带领读者走进清晨观察蝉脱壳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蜕变。而“化作风餐露宿身”更进一步描绘了蝉蜕后的生活状态,象征着清苦却自由的生活态度。

“林静昼长吟不绝,骚骚清苦似诗人”,蝉在静谧的树林中不间断的鸣叫,仿佛诗人孤独而坚持的创作。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蝉的生活状态,更隐喻了诗人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探索和坚持。诗中通过对蝉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的认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柒、宋祁:对蝉的清高与超然

《蝉》 宋·宋祁

晓腹清呼饱露津,本求仙蜕远嚣尘。

貂温范蜜非吾族,枉共花冠托此身。

宋祁的《蝉》通过对蝉的清高姿态和自身境遇的自白,展现了诗人对清高人格的追求。“晓腹清呼饱露津”,清晨蝉吸露水的清新姿态,象征着一种纯净的生活方式,而“本求仙蜕远嚣尘”则寓意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高洁。

接下来的“貂温范蜜非吾族,枉共花冠托此身”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这里通过貂、范、蜜这些意象反讽了伪善与放纵。诗人自己与蝉一样,宁愿在孤寂与清高中维持独立的人格。这首诗语言精炼,通过蝉的形象表达诗人的志趣和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捌、姜特立:对自然生活的赞美与境遇感怀

《蝉》 宋·姜特立

自下高升木杪问,风为呼吸露为餐。

虽云强聒人憎恶,也胜低头推粪丸。

姜特立在《蝉》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蝉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他对蝉及其清高姿态的赞美。“自下高升木杪问”,蝉从低处爬到树梢,象征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而“风为呼吸露为餐”则展示了蝉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虽云强聒人憎恶,也胜低头推粪丸”通过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偏爱,即使是蝉的鸣叫让人厌烦,也胜过那种低贱无趣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蝉的喜爱和对自身生活境遇的感怀。

玖、张明中:清新的夏日景象

《蝉》 宋·张明中

翅剪霜绡别样轻,腹饕风露有馀清。

一泓池水两垂柳,彼此赓酬无限声。

张明中的《蝉》通过描绘蝉的形态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夏日的清新景象。“翅剪霜绡别样轻”,蝉的翅膀像霜绡一样轻盈透明,细腻地描绘了蝉的美丽。而“腹饕风露有馀清”则展现了蝉吸食风露的清新感受,传达了自然界的纯净之美。

“一泓池水两垂柳,彼此赓酬无限声”营造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垂柳掩映下一泓清池,蝉鸣声在池边此起彼伏,衬托出一片和谐美好。张明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夏日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拾、李刘:自然中的安静与活力

《蝉》 宋·李刘

露满枯肠蜕顿轻,山林那有不平鸣。

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

李刘的《蝉》通过对蝉蜕皮和鸣叫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界的生机。“露满枯肠蜕顿轻”,清晨的露水填满了干枯的腹部,使得蝉蜕下的皮显得格外轻盈。而“山林那有不平鸣”通过蝉声回响在山林间,展现了自然界的动与静的和谐。

“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通过对琴弦无人拨弄和清风的颂歌,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活力的对比。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韵律的感悟。

在蝉声中感悟生命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也在夏夜的蝉鸣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希望这些古典诗篇能够带给你一丝清凉和思考,并在炎热的夏日夜晚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