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合肥七旬退休教师双目失明 仍坚持写诗10余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13:16:08    

“神州大地沐春风,柳映桃花分外红,万物复苏新世界,腾云驾雾挂金龙。”这首名为《春日抒怀》的诗充满生机与画面感,很难想象它竟出自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之手。

来自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中学的退休教师朱家康,从60岁那年起,因病双目失明。在退休后,他坚持每天写诗,不见纸笔,便托人誊写,如今已有十余年,共创作了300余首诗词,并且自费打印成两本诗集。3月中旬,记者对朱家康进行独家采访,他讲述了自己在黑暗中谱写的诗意人生。

肥东退休教师朱家康。记者 李康佳/摄

退休之年双目失明

写诗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走进朱家康的家里,陈设十分简朴,桌上摆着两台收音机,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四联画,这些画作上面都题上了朱家康所创作的诗。

出生于1949年9月的朱家康,自幼便酷爱读书,据他回忆,在少年时,偶然从朋友处借阅了《苏东坡诗选》《宋词选》两本诗词选集,爱不释手,对诗歌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为了学习写诗,他买了一堆诗词相关书籍,积累诗词底蕴。

而真正让他重拾曾经的爱好,还要从退休开始说起。朱家康说:“我60岁的时候,正准备退休,结果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视网膜脱落,慢慢眼睛就看不见了,当时我觉得自己非常痛苦。”

失明后的朱家康,再也无法像往昔那样惬意地读书看报、挥洒笔墨书写文字,可他的内心深处,对表达的渴望却如熊熊烈火般炽热燃烧。不少亲朋好友都为他感到可惜,直到有一位同事安慰他:“虽然你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但是你的内心你是知道的,而且你内心安静更有可能写出好诗。”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朱家康决定用诗词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于是,朱家康开始在脑海中精心构思诗句,每当灵感如璀璨流星般闪现,他便按捺不住急切之情,赶忙找人将那些灵动的诗句誊写下来。他的儿子朱传兴,是诗集最主要的记录者。

朱传兴说:“因为写诗,我父亲他的精气神都挺好的,尤其是后来眼睛看不见,对他整个考虑事情的思维都有所改变,诗歌让他的生活更加阳光,人也更乐观了。”

朱家康与爱人宣善英携手走过52年,宣善英介绍:“他爱写诗,他只要半夜醒了,他就在那里写诗,然后早上背给我听。”

朱家康与爱人宣善英。实习生 张雨晴/摄

在诗歌的陪伴下,朱家康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安静。“我每想出来一个字,或者想出一句好词,我心里都非常舒服。写诗是我自己的爱好,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用诗词记录国家大事

不忘老党员的爱国本色

退休前,朱家康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了三十余年,先后教过语文、政治、劳动等课程。这样的从教经历使他对国家大事、社会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与理解。即便失明后,他依旧希望将这份深厚的情怀融入到诗词创作的字里行间。

在他的诗词佳作中,既有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烈赞美,饱含着对国家发展成就的由衷自豪;也有对社会进步的欣喜之情,展现出对时代积极变迁的敏锐感知;更不乏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感悟,彰显出他作为一位经历丰富的长者的独到见解。

“天问行空,嫦娥探月,华夏复兴梦早圆。”看到国家科技发展,他这样写下,短短数语,便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以及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他入党50周年之际,他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当时写下,“校长登门授奖章,胸前戴上闪金光。宏开寿域身康健,欢度晚年贵自强。”

朱家康的诗集中介绍,“余自幼家境贫寒,求学途中屡获党和政府颁发的奖学金,得以完成学业。在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民生活富足,这些都成为了我创作的源泉。”

捕捉生活温暖瞬间

生活处处皆可为诗歌

在朱家康的笔下,诗歌的笔触极为细腻,既能触及家国大事的宏大叙事,抒发深刻的个人感悟,也能精准捕捉生活点滴的琐碎日常。

儿子乔迁新居,这本是家庭中的一件喜事,在他眼中,更是充满了温馨与希望,他欣然写道:“济济一堂人气旺,东升红日暖心头。”小孙女过生日时,他望着天真可爱的孩子,灵感瞬间迸发,写下:“天真烂漫心灵美,万木丛中一劲松。”在自己 75 岁大寿之际,他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感慨道:“此心到处悠然乐,一路梅花暗吐香。”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细节,都能在他的诗词中都变得生动形象。

2016年的一个冬日清晨,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朱家康在老伴的搀扶下艰难地前往医院取药。一路之上,二人相互扶持,脚步虽缓慢却坚定。回到家中,这段经历仍在他心中激荡,于是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临江仙・赠老伴》,“和平怡养性,运动寿双星。”他用质朴的话语,表达了对老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自费打印两本诗集

感染身边人热爱文学

十余年来,朱家康老师笔耕不辍。在2023年,朱家康70大寿之际,在孩子们的编排下,他将自己的诗歌打印成为诗集,如今已经有了两本,上本名为《一片丹心向阳开》,下本名为《高歌欢庆新春来》,两本诗集的名字都出自于他最爱的歌曲《红梅赞》。

朱家康创作的诗集。记者 李康佳/摄

朱家康时常用“梅花”来比喻自己,他说,自己写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朱传兴感慨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夕阳芳草别样情。在父亲的带动下,家里不管是我们,还是孙辈,都变得更加热爱文学。”

以诗为笔,以情为墨。年逾七十的朱家康用诗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传奇,展示着一个盲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在他的笔下,书写的不仅是个人的精彩篇章,更是为家庭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书香、满溢正能量的家风画卷,激励着家人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寻美好,勇敢前行。

合报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夏伟/文 李康佳 实习生 张雨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