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4月是“重庆市全民阅读月”,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将如约而至。走近阅读、爱上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日常,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会在文字中得到滋养和成长。近期,出版界有哪些好书值得关注?记者从部分主流出版社进行了打探,一起来看——
从古代文献去想象越南

《安南想象》上海文艺出版社
近日,中越迎来建交75周年,我们的目光再度聚焦于这个邻邦。越南,中国古称安南、交趾,有着深厚的汉文传统。如果从汉文小说的角度去想象越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在古典文献学博士、域外汉文文献研究者、《越南汉文小说集成》副主编朱琺的新作《安南想象》中,有关古代安南和交趾的神奇被展露无遗。朱琺曾多次去越南寻访古籍,积累了足够多的文献材料,因此,《安南想象》表面上看是他以文献学的“钩沉”功夫,从历代类书和小说的相关陈述中,将关于安南、交趾的29种神奇风物进行了选择性“复原”,其实也是作者在越南的行读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琺用虚构手法致敬了《山海经》《异物志》《搜神记》等古籍,也完成了安南对世界的想象,以及中国对安南的想象。
小说家余华如何思考人生

《世界上的迷路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余华冷静而深刻地勾勒出大时代下的平凡人命运。身为小说家的他,又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最新散文集《世界上的迷路者》中,余华通过40多篇散文,向读者敞开了心扉。这些散文跨越余华30多年创作生涯,他分享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写作的考量以及对笔下人物和命运的思索,勾勒出他在文学上走向成熟的历程,也为读者理解他的作品提供宝贵的钥匙。正如他所言,“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
走进侯麦导演的音乐世界

《从莫扎特到贝多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日里,人们常常会聆听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在法国电影大师侯麦的经典《春天的故事》中,拉开序幕,并为影片画上句点的,正是这首古典名曲。侯麦曾自谦为古典音乐的“外行人”,实际却是资深乐迷,他在电影中对音乐的熟稔运用便是明证。2025年是侯麦辞世15周年,他生前的音乐评论散文集《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中文译本首次出版。字里行间,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并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他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更将之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交相比照,引领读者沉潜于艺术之美中。
千年经典的璀璨新生

《源氏物语》(插图珍藏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成书于11世纪的《源氏物语》由“日本文学之母”紫式部创作完成,比《堂吉诃德》早约600年,比《红楼梦》早约700年,被视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首部长篇小说。它奠定了日本“物哀”美学底色,其影响跨越千年,深刻浸润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大家。丰子恺的《源氏物语》中译本是公认的经典,既忠实于平安时代的典雅意境,又兼顾白话文的流畅诗意。在丰氏后人授权下,上海译文社全新打造了插图珍藏本,不但嵌入了丰子恺手书回目,而且收录了日本国宝级艺术珍品。其中,土佐派54幅随文彩插金箔流光、衣袂翩跹,诠释典雅精致的和式美学;选自日本国宝级古卷《源氏物语绘卷》的19幅跨页彩图,则图文共舞地生动复现了千年前的宫廷气象与历史烟云。
一部解码生存智慧的启示录

《左宗棠镜像:功名诀》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是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王开林的新作,他试图以“功成”为切入点,提炼一代名臣左宗棠的处世秘诀,为压力与焦虑处境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实现破局的新选择和持续进化的智慧。在作者看来,左宗棠的一生,是对“拒绝标准答案,人生需要突围”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科举受挫后,他钻研实用学问,投身幕僚生涯,最终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大放异彩。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坚定的信念,冲破世俗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左宗棠还拥有独树一帜的传家智慧。他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品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提出的“耕读传家”家训,以及相应的教育理念,历经岁月洗礼,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故宫玉器串联起中华文明史

《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译林出版社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中华传统中,玉文化具有原创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故宫玉器藏品的总数不低于4万件。《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琳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三十余年。书中以时间为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原稿点击:世界读书日将至,这些好书值得关注-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