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阳光斜斜洒在山西省图书馆的落地玻璃窗上,为玻璃上张贴的数列诗词装饰了迷人的七彩光晕。4月23日至25日,“重读山西文学大家”的活动在这里举行,从王勃的落霞孤鹜到赵树理的田间地头,从司马光的春秋笔法到“山药蛋派”的泥土芬芳,山西文学大家的相关著作在这里集中展示,为读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学滋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读者王晓宁取下《初唐四杰诗词赏析》,坐在书桌旁轻声阅读。在重读经典展区,“重读王勃”“重读柳宗元”“重读《资治通鉴》”“重读赵树理”4块展牌依次排开,像4扇通往不同时空的门扉。书架上,几位文学大家的相关著作整齐排列,书香氤氲。
不远处的“山药蛋派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本土作家的介绍、使用过的物品和文学作品。展柜里,赵树理泛黄的《卖烟叶》手稿静静诉说着泥土的气息。一旁《小二黑结婚》电影循环播放,让观众直观领略到赵树理文学作品的魅力。
“用微信扫一下二维码,点收藏,就可以把书装到手机里,相当于一座移动图书馆。”志愿者刘冬花热情地向读者介绍。《独钓寒江雪》《柳宗元集》《资治通鉴》《诗杰·王勃》《王勃传》《赵树理全集》……驻足书架前,读者将相关著作一一收藏,在安静阅读中点亮未来人生。阅读累了,手执毛笔在复印的古籍书页上描红,练一练书法,为阅读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真正爱好写作的人,不能忘记热爱自己的生活。”重读经典活动中,“外卖诗人”王计兵说,赵树理提倡“写作者深入生活”让他很有感触:“写作就是让文学升腾出烟火气,我们不抛弃文学,文学必然不会抛弃我们。”
连日来的活动现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重读文学大家,获得文学滋养,启迪人生智慧。一本本经典作品在翻阅中获得新生,众多读者也正用行动延续三晋文脉,完成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
太原日报 记者 贾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