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李宗岱:闻名全国的“黄金矿工”| 上新旧闻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24:00    

“父子状元天下有,同胞三翰世间稀。”李氏家族祠堂对联,讲的就是李宗岱祖父兄弟三人均中进士,并入翰林的功绩。

读书、入仕、为官为民,这是原定的剧本,但李宗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选择半路去挖矿,而且这一挖,还成了全国闻名的“黄金矿工”,这位生于南海的少年,在山东大展身手。

开办矿场、升级开矿工具……居住在上新街田家大院的他一举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买办新贵”,一系列举动推动着山东省矿务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中国民族工矿业的进程。

天资聪颖 入仕为官

李宗岱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李士震由黄鼎司华平乡迁居佛山,祖父兄弟三人李可瑞、李可琼、李可蕃同登嘉庆进士,并入翰林。家族中浓烈的学习氛围和入仕理念,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李宗岱的观念。

后来,李宗岱官至山东候补知府,以抗击捻军起家。随后,其平步青云,同治二年,赏戴花翎;同治三年,加盐运使衔;同治八年,以道员署山东布政使,直到光绪五年,署山东盐运使,在山东任职期间,他就住在上新街的田家大院。

甲午战争爆发后,李宗岱以道员带兵八营驻守登州,后任海防营务处总办,统领山东水陆全军。

命运在此时发生了转折。李宗岱任济东泰武临道台时,受到美国洋行金钱大王的影响,立志要做中国的黄金大王。

当时,山东招远已有了“黄金之乡”的美称。19世纪80年代,李宗岱创办山东平度、招远金矿,不仅是近代山东省矿务发轫之始,也是中国民族工矿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投身矿务 创办规模最大矿场

图片说明:三排左一为李宗岱

1883年,李宗岱首先组织工人在栖霞采金,因为当地百姓反对,再加上旱情严重,登州知府怕百姓动乱而禀请停办。两年后,李宗岱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筹集45万两白银,以道员身份督办山东平度州矿局金矿。

这位挖矿的“门外汉”,袖子一撸就是干,哪里不行补哪里。

从经营理念到管理办法,从开采工具到矿场资质,李宗岱“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1887年,李宗岱毅然放弃原先开采的平度金矿,再次集股开办玲珑山红石崖矿洞,并将平度的旧矿设备、人员调集到招远玲珑矿。

1891年,李宗岱将平度旧矿及开源矿务公司与玲珑山红石崖金矿合并,经李鸿章批准,并得官股银25万两,加之林道琚、李赞芬集银30万两,陈世昌、徐麟光集股30万两,成立了“招远矿务公司”。

1892年春天,玲珑山之宽大矿线出世,矿产品每吨达百克以上,当年获净金2000余两。几经浮沉,李宗岱终于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经营管理办法,使招远玲珑金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金矿,而他自己也成为闻名全国的“黄金大王”。

据统计,从1897—1898年期间,矿场日产黄金20两,年产黄金7000两,每年盈利银1300两,最盛时期矿工有3000人。

如今,挖矿机器的轰鸣声已经消失,可是,李宗岱身上那种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的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

少时中举进官场,青年出仕入矿场,从官员到商人,李宗岱不仅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山东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杨雯雯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