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广东经验再“+5”,获全国推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25:0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重点工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广东省深圳、东莞、珠海5项经验举措入选,这些地市在完善儿童友好城市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政策制定充分考虑儿童视角、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宣传推广儿童友好理念等方面具有突出亮点,值得推广和借鉴。

深圳

深圳市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的做法入选其中。深圳市依托某设计院成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发挥团队专业优势,长期跟踪和研究儿童友好空间设计与规划,在政策制定、标准构建、项目实施、活动开展等多方面为深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截至目前,配合深圳市有关方面制定出台《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等20余项政策文件,发布一批儿童友好城市地方和团体建设标准,参与实施一批儿童友好空间项目,2021年-2024年,连续4年承(协)办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儿童友好主题学术对话。

深圳市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同时,深圳市创办儿童友好博览会的经验同样入选。2023年12月7日—9日,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在深圳举办。加强全景式案例分享,展示国内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主题海报和案例223个,分类展示63个代表性城市案例,展出深圳市25个精品公益项目,展现瑞士、德国、美国、巴西等17个国家30个典型案例。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由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荷兰、德国等国家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研讨、主题访谈和跨界对话。打造沉浸式趣味活动,在会场设置儿童安全小实验、“深圳号”航空体验等儿童体验空间,举办儿童财商课堂、“小小演讲家”等系列儿童主题沙龙,组织儿童创作儿童友好艺术作品。

深圳市创办儿童友好博览会

珠海

珠海市充分利用零星用地建设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的经验入选其中。珠海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城市风貌,以校园周边的线性绿地、社区内居住小区范围以外的区域零星空闲地和插花地、居住小区范围以内的点状空间为重点,打造精细化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的绿意空间。临近文园中学二校区的志威路口袋公园围绕学生群体通行需求,设置了风雨廊架,为儿童提供遮风挡雨、安全通行的学径空间,在墙面、地面、步行路径布设儿童友好宣传内容。红山口袋公园围绕社区内0-6岁儿童游憩需求,利用现有老旧草坪空间,拓展景观地形组团、行人步道、休闲广场,针对儿童活动习惯设置软质铺装、儿童攀爬网、秋千、跷跷板等游乐设施,把口袋公园打造成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生态场所。

珠海市充分利用零星用地建设儿童友好口袋公园

东莞

东莞市首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府规章的经验入选。东莞市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突出规划引领,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科技创新“六大友好”构建制度体系;突出城市特色,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优势,加强儿童科技创新服务供给,培育儿童友好产业品牌。

东莞市首发儿童友好建设政府规章

同时,东莞市推动儿童影响评价制度化体系化的做法也入选其中。东莞市印发了《关于在城市发展重大规划、政策和项目决策中引入儿童影响评价的通知》,以重大规划、政策、项目作为分类评价对象,围绕“儿童友好”理念分类确定评价内容,按“谁牵头、谁负责”原则确定评价责任主体,在规划编制、政策起草、建设项目报审的流程中分类分级嵌入儿童影响评价环节,组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本地专家库,积极参与城市论证决策体系,在东莞市自然资源规划委员会中新增儿童权益代表委员,确保儿童权益充分保障。

东莞市推动儿童影响评价制度化体系化

文|记者 丰西西图|省妇儿工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