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首例 一次手术植入“双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1:00:00    

转自:南京晨报

“患者术前几乎都是卧床状态,现在心功能得到了恢复,患者之前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可以正常地生活。”4月7日上午,现年41岁的李先生带着两颗“核桃”大小的“人工心”走出病床,和家人一起将感谢锦旗送到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团队手中,同时他也成为江苏省首例同时接受“双心”植入的患者。

一场感冒引发急性心衰

李先生来自安徽,春节期间因反复感冒出现胸闷气喘,且伴有恶心、呕吐、下肢浮肿。“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症状严重后就去挂水,根本没有往心脏方面考虑。”李先生的母亲告诉记者,过了半个月左右,症状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于是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心包积液。

起初李先生在该院心内科进行了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奈何效果不佳,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恶化,预估生存期低于6个月,于是,李先生转至心脏外科考虑行左心室辅助治疗,也就是“人工心脏”植入。“刚开始是左心室衰竭,后来发现右心室又出现了衰竭,于是就做了两个心室的‘人工心脏’植入。”李先生的母亲回忆说。

一次植入两颗“人工心”

“为他做单心还是双心,我们团队考虑了两三次。”回想起整个过程,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潘俊记忆犹新,“我们发现患者右心室收缩力度非常差,胸腔打开以后就看到一个右心室,看不到左心室,基本上没有收缩。这种程度,必须要植入一个右心泵。”潘俊表示,李先生左右心室同步衰竭导致双心室泵功能严重受损,传统的单心室辅助方案难以满足全身循环支持需求,经过专家团队的讨论后,决定采取左右心同步辅助,即同时植入左心和右心双辅助系统。

双心辅助目前在国内开展极少,技术难度高、手术风险大,江苏还未有医院开展过同时双心植入。3月5日在手术团队密切配合下,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尖打孔、泵体植入、人工血管缝合……历经漫长而艰辛的7个小时,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中国心”带来“心”希望

潘俊介绍,对于重症心衰患者而言,心脏移植是最终治疗手段,在我国,每年有1000万心脏衰竭的患者,但每年却只有500—600个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他指出,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5年生存率与传统心脏移植持平,没有区别,且人工心脏具有无须等待、无须服用抗排异药物等诸多优势,同时通过人工心脏的调节,心脏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拆掉“人工心脏”,恢复正常生活。

记者了解到,现在国内有五款已经获批上市的“中国心”,最轻的仅有90克,约核桃大小。“李先生植入的两颗‘人工心脏’就是这种,如今的他与刚入院相比,之前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完全可以正常生活。”潘俊说。

随着治疗手段的改善,目前扩心病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外科治疗包括心室辅助和心脏移植等多维度立体化治疗方案,为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国产心室辅助器械的研发和上市,为扩心病及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通讯员 王春霞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