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要用!不要用!不要用!突然疯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45:00    

最近,一种以阿莫西林为C位的

“生活小妙招”视频

在社交平台上大量涌现

民间人士在不断开发它的功能

“阿莫西林敷脸祛痘”

“阿莫西林洗头止痒”

……

这些视频中

主角将阿莫西林打开倒入容器里

加适量的矿泉水稀释一下

敷在痘印上

下面有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很管用,我上一个痘下去的超快”

也有人将阿莫西林与地板清洁剂混合

用来拖地

还有人拿阿莫西林粉末

放进洗发水混合后用于洗头

一些网友纷纷表示

自己已开始实践

则一部分网友表示

这样的做法不正确

“自己滥用抗生素,不要误导别人!”

“阿莫西林不能外用”

以阿莫西林为C位的“生活小妙招”科学吗?阿莫西林可以外用吗?对此,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郭志永表示,无科学依据,且存在风险。

郭志永介绍,阿莫西林是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针对全身性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阿莫西林在酸性环境(如皮肤表面)易分解失活,直接外用难以起效,且存在风险。


男子自行使用阿莫西林粉末外敷导致接触性皮炎

李某,男,32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在一次皮肤外伤后,听信朋友建议,将阿莫西林胶囊内容物撒在伤口上,试图预防感染。

用药后约30分钟,患者感觉伤口周围皮肤瘙痒、红肿。随后,瘙痒和红肿范围逐渐扩大,蔓延至整个手臂,还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患者自行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是药物接触性皮炎,是由阿莫西林胶囊外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且局部感染加重

王某,女,45岁,有糖尿病病史。王某足部患有轻度湿疹,瘙痒难忍。她误以为阿莫西林胶囊外用可以缓解症状,便将胶囊内容物捣碎后敷在患处。

用药后第一天,患者感觉瘙痒有所减轻,但未引起重视。第二天,患者发现足部湿疹部位出现红肿、渗液,伴有疼痛,且有异味。患者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检查发现,患者足部湿疹部位红肿明显,表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对阿莫西林耐药。

郭志永诊断为“足部湿疹继发细菌感染”,阿莫西林胶囊外用不仅未能有效预防感染,反而导致局部感染加重。


口服抗生素外用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性风险和皮肤屏障破坏

郭志永强调,阿莫西林胶囊是口服药物,其成分和剂型不适合外用。口服抗生素外用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性风险和皮肤屏障破坏。外用后药物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引发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

用阿莫西林洗头可能会破坏皮肤正常菌群,引发干燥、刺激或继发真菌感染(如马拉色菌致头屑)。滥用抗生素可能筛选出耐药菌,导致未来感染难治。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切勿自行改变用药方式。


避免盲目跟风,选择标注明确功效的产品

郭志永表示,阿莫西林外用既不安全也不科学,皮肤问题应针对病因选择经临床验证的方案,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以减少耐药风险。避免盲目跟风,选择标注明确功效的产品。

若擅自使用抗生素出现过敏,立即停用,清水彻底清洁接触部位,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严重则立即赶往正规医院就医。

郭志永对皮肤问题的合理建议

  • 脱发:使用米诺地尔(外用)、非那雄胺(口服,男性)。
  • 头屑:使用含吡啶硫酮锌、酮康唑或二硫化硒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减少马拉色菌繁殖。
  • 痘痘(痤疮)

- 轻度:夫西地酸乳膏,过氧化苯甲酰(杀菌)阿达帕林软膏。

- 中重度:口服维A酸类、口服抗生素(需医生处方),中医药治疗。

  • 色斑:防晒是核心,顽固色斑则使用激光或化学剥脱(需专业操作)。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有处方才使用。抗生素属于处方药,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更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需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或者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给予诊断,方可使用。我们平时常见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对症处理即可。

2.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抗菌药物。例如一天两次服用的抗生素,应当每12小时吃一次,这样才有助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彻底消灭细菌。按照医嘱服完整个疗程,即使感到病情好转也要坚持,这可加大杀灭全部细菌的机会并减少出现耐药风险,随意的停药会导致耐药菌卷土重来,诱发更严重的感染。

3.特殊人群用药,存在差别。对于儿童患者应注意避免应用具有耳、肾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四环素类可导致小儿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对于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18岁以下未成年人避免使用。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衰退,应注意药物用量。对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严格控制使用致畸药物和影响乳儿发育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甲硝唑等。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梁婧姝 杜拉罕)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