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中)、陈中瑞(右)、王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发

4月16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新华社发
4月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 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会上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据介绍,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林西强说,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各项条件。”林西强说。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林西强说。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驻留已满175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林西强介绍,任务期间,他们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蔡旭哲已执行5次出舱活动,成为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特别是前期一次货物出舱安装时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第一次出舱活动期间,进行成功处置,为保障后续试验任务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展现了乘组过硬的业务能力。”林西强说。
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共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建成国际首个空间光晶格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原子温度冷却到了数十pK,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生成了13余种102个各类样品,将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面。
“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林西强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开展乘组轮换和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港澳航天员最早或于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我国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港澳航天员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我国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了航天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训练和部分专项训练。”林西强介绍,通过刻苦训练,所有第四批航天员均快速实现了角色转换,基础知识储备得到了有效加强,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组织观摩发射、返回、出舱活动等飞行任务,第四批航天员对载人航天工程和航天员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根据训练安排及前期经验,不同类型航天员从入选至执行飞行任务的时间有所不同。他说:“我们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在取得飞行资质后,他们将被纳入飞行乘组的候选范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飞行乘组中陆续看到他们的身影。”
港澳航天员入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勤奋刻苦,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林西强说。
聚焦
神二十3项实验任务 首次进行涡虫空间再生实验
记者从23日召开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神舟二十号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其中,失重性骨丢失、心肌重塑是制约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问题,斑马鱼实验将以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林西强说。
链霉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林西强介绍,本次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为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微生物应用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除了上述3项生物实验外,还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我们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林西强介绍,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下行近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并于去年底首次公开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获取的科学成果后续将会定期进行发布。
载人登月任务将组织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等试验
林西强表示,目前,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随着初样研制工作的深入,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
“前期,我们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林西强说,后续将陆续在酒泉发射场、文昌发射场等地,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系留点火、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等试验,全面验证飞行产品关键功能性能。
“这些大型试验均是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首次综合性验证,任务艰巨、准备工作复杂、进度紧张,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很大。”林西强介绍,工程全线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统筹、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简历
陈冬 “一回生二回熟,我是第三次上天”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3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陈冬即将开启第三次飞天之旅,他表示,每一次太空之旅都独一无二,期待通过飞行收获更多经验,收获更多突破。“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我这是第三次。我们会带着祖国和人民的祝福,带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带着对再次进入太空的渴望,带着队友和地面团队的支持,再次拜访太空之家,向着浩瀚宇宙前进!”
陈冬介绍,神二十航天员乘组经过长时间的组队训练,彼此默契十足。“团队既展示出飞行员精准的操控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又展示出工程师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我们三人勤奋、坚韧、细致、团结——合,三头六臂,群策群力;分,各司其职,独当一面。我们对圆满完成任务充满必胜的信心!”
陈中瑞 守护祖国蓝天 曾获评空军一级飞行员
陈中瑞,男,汉族,籍贯河南滑县,学士学位。1984年10月出生,2003年9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大队长、四级航天员,空军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二十航天员陈中瑞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说自己守护祖国蓝天时,便怀揣着太空梦,“我想着能飞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冲出大气层,去领略浩瀚的太空。”如今,即将实现飞天梦想,他说表示自己幸运又幸福:“生逢新时代,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我也是幸福的。”
王杰 首个执行飞天任务的内蒙古籍航天员
王杰,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博士学位。1989年9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二十航天员王杰是首个执行飞天任务的内蒙古籍航天员。他说:“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我的家乡内蒙古顺利着陆。自此,我对航天产生了憧憬。上大学时我选择了航天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后来又幸运地成为航天员。为了能够早日飞天圆梦,训练的每一天我都不敢放松,考试的每一分都不敢放过。如今,我终于即将迎来自己的首飞。感谢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有梦可追、追则必成!”
整合:史明磊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